View Article

下班后,一起沉浸式追剧!

撰文:Soda

电影:《我能说》

导演:金贤锡

演员:罗文姬、李帝勋

电影《我能说》讲述一个被大家视为“鬼见愁奶奶”的罗玉芬(罗文姬饰)遇上年轻公务员朴民载(李帝勋饰)后,停止了“正义魔人”行为,转而向民载学英文的故事。民载得知玉芬奶奶有个在英国的弟弟,以为她学英文的目的是为了联系失联多年的弟弟,但却意外掀开慰安妇面纱的往事。

韩国电影从来不会让人失望(至少看过的都没让我失望过)。《我能说》从开头以玉芬奶奶“小镇纪律主任”的身份,为大家铺垫老奶奶“生人勿近”的形象,就连小镇公务员们见到她都敬而远之。玉芬奶奶是个讨人厌的人物吗?或许是导演在叙述故事时用了诙谐的方式,让你忍不住觉得奶奶其实还蛮可爱的。

翻开历史篇章、揭露历史黑暗面的手法,可以很简单粗暴,也可以很艺术委婉,但对于“慰安妇”这个课题,导演用了相当温柔的方式为大家叙述。电影前半部的搞笑情节让我进入非常放松的状态,直到玉芬奶奶的好友正心奶奶因罹患老年痴呆症,把她们过去曾经在慰安所互相扶持的艰苦日子全给忘了,玉芬奶奶才决定将自己“慰安妇”的身份公诸于世,当下的震惊、紧绷和激动是真心的,是由衷而发的。而珍珠嫂真情的一句“这么长的岁月,就你一个人,你该有多辛苦,该有多痛,有多心酸”,让我瞬间破防,眼泪跟着演员的情绪刷刷直流。

感谢导演并没有把血淋淋的暴力画面放上荧幕,而是将重点放在受害人的情绪、心境及周遭人事上。听证会上玉芬奶奶一言不发,先是掀开衣服,露出肚子上永远不可抹灭的伤疤,再用韩语及刚学会的英语,铿锵有力地述说着自己的经历。“历史要被记住,且不能重演”,一语值千斤重,电影中玉芬奶奶一角是现实中韩国慰安妇的化身,所说的证词也出自原有的讲稿。

翻阅历史、尊重历史、记住历史,是每一代人都需要遵守且紧记的,为的是不再重蹈覆辙、重演悲剧。曾经年少不明白为何学校总逼着我们读枯燥无味的历史,但到了想通的年纪,意识到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血淋淋,且真真实实发生过的,就会打从心底感到敬畏。我们或许没办法感同身受,但我们能避免再次发生。

在听证会结束后,面对日本代表出言威胁,玉芬奶奶也毫不却步,一句“I Don’t Care”加上国际手势,为凝重的电影节奏缓了一缓。哈,这正是玉芬奶奶的风格!

——

撰文:小蔡

电视剧:《致忘了诗的你》

导演:韩尚才

演员:李浚赫、张东尹、李侑菲、李彩英

心情不好或压力大的时候,你抒发情绪的方法是听一首歌、吃一顿美食、看一部喜剧,还是读一本诗集呢?什么?都说心情不好了,还会透过阅读放松吗?提到阅读或是书,有些人就会直接摇头说“不”。毕竟从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读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,自然对“读书”这件事有点抗拒,看到一大段文字,更是感觉头昏脑涨。

《致忘了诗的你》是一部把诗篇融入剧情的小品,没有大牌巨星,也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。故事围绕理疗师、复健治疗师、X光操作师、实习生、护士等角色在医院展开。作为一个韩剧迷,剧里的演员我竟然不熟悉,甚至不认识。电视台播放这部剧时,刚好碰上我非常努力学韩语的时期,只要剧里出现念诗的情节,我就会把题目记下,上网搜索后,一篇篇抄下来,再把不认识的生词记下来。托这部剧的福,让我想起当年这么热爱韩语又勤劳的自己。

以前父母常骂“整天看电视,能学到什么”,《致忘了诗的你》还真让我学习不少。除了认识新的韩文生字,还给了我不少安慰。可能那时候太专注于生词,忽略了诗的意境,二刷后才发现,每首诗都有满满的能量。其中最喜欢的一篇是李哲焕的《痛楚和悲伤都会成为路》:

通过长久的疼痛我才了解(오랜 시간의 아픔을 통해 나는 알게 되었다)/ 疼痛也会成为路(아픔도 길이 될 수 있다는 것을)/ 没有不刮风的人生(바람 불지 않는 인생은 없다)/ 只有刮风,树才会为了不被吹倒(바람이 불어야 나무는 쓰러지지 않으려고)/ 而把根扎得更深(더 깊이 뿌리를 내린다)/ 这是风吹动树枝的原因(바람이 나무를 흔드는 이유다)/ 这是风吹动我们的原因(바람이 우리들을 흔드는 이유다)/ 疼痛也会成为路(아픔도 길이 된다)/ 悲伤也会成为路(슬픔도 길이 된다)

这首诗,很短,也很温暖。提醒着我,不开心的经历,都是成长的养分,人终究会慢慢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

文字蕴藏的力量比想象中大,如果觉得心情烦躁,思绪混乱,可以考虑诗集,或许刚好可以给你安慰,给你继续下去的动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