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ew Article

五六十年代的一把梭哈

——读《细水长流》心得(图)

撰文:默默

生活在21世纪,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”的婚姻似乎已成上古时代的事,而自由恋爱是社会常态,是大多数人谈婚论嫁前的序曲。可是,对那些从盲婚哑嫁年代走过来,如今结婚约五六十年的夫妇而言,追求自由反倒没那么稀松平常,甚至格外需要勇气。无论是对男方或女方而言,那个抉择就像是“一把梭哈”——哪怕是把当下所有全押进去,都要和对方过这一辈子的决绝之举。

翻阅彪民的《细水长流》,像是一趟穿越时空回到自己父母时代的旅程,见证1950、60年代左右,二十对年轻男女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认定彼此,或识于微时,或被月老牵了红线,两人从结识到结为连理,共赴白头之约的历程,放到现代,皆显得格外纯粹动人。现代社会里,婚姻关系常被繁复的形式、附加的意义捆绑,以致人类偶尔会被一段感情衍生的旁枝末节给蒙蔽,忘了其实打从一开始,两人只是想携手共度未来。

书中有一对已走过金婚五十年的夫妇,故事主角黄家兴与彭菊蕾皆为北马人,两人走到彼此生命中的那一天是在一趟南下的通宵火车上,生命中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在那一晚碰上了,还畅聊了一晚上。而故事绝对没有仅止于此。临下车,黄家兴将一张写有通讯地址的纸条塞入彭菊蕾手中,希望可以给这段缘分谱写未完待续的下文。彭菊蕾把纸条收下了,却也戏剧化地弄丢了。所幸老天待他俩不薄,在彭菊蕾搏了一把之后,第一封信虽然磕磕绊绊,最终还是顺利送到了黄家兴手中。

生活在加急时代的我们,习惯了快速与便利,一封简讯或一段语音就可搞定的事,大概难以想象当时两人分别后,黄家兴在彭菊蕾杳无音讯那段期间,究竟度过了几个辗转难眠的夜晚。那个步调缓慢,没有过多诱惑的世界,让我想起了李维菁的《老派约会之必要》所写——“记得把你的哀凤关掉,不要在我面前简讯,也不要在我从化妆室走出来前检查脸书打卡。你只能,专注地,看着我跟我说话想着我。我们要散步,我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。约莫半个台北那样长,约莫九十三个红绿灯那样久的手牵手。”那是哀凤,甚至手机还未问世的年代;那是社媒还未占据我们生活的时代;那是他们只能手牵着手,散步看戏逛街聊天的旧时代,聊的便是李维菁的“老派的谈话”:关于对方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

二十对珠联璧合的银发夫妇,二十个深刻隽永的爱情故事,如同封面上所写——“我们已走过大半辈子,余生只愿细水长流”。